
磁力共振 (MRI)
MRI 是什麼?
磁力共振掃描是綜合運用電磁力,無線電波和電腦程序,合併產生人體內部結構的影像技術。
MRI 檢查目的
磁力共振掃描可檢測到人體結構內的微小變化,有利於早期診斷。由於此檢查沒有輻射,所以適合於檢測人體的任何部位(例如骨骼和軟組織結構)。

飛利浦1.5T Ingenia磁力共振儀
飛利浦Ingenia 磁力共振儀,全港僅有五部。除了造像額外清晰外,此機有別於一般磁力共振儀器之處,是其內置空間特別寬敞,客人檢查時心理生理都更舒適。掃描時間亦大幅減短,以全身掃描為例,過往可能需耗時2-3小時的程序,此儀器以20-30分鐘已可完成。
1.5T 磁力共振機的優點
- 寬闊的內置空間(70厘米)提供更多的空間和幫助減少客人的焦慮,在檢查過程中倍感舒適。
- 提供無脂肪(mDIXON)和無運動影像(MultiVane) – 簡化和加速檢查過程,同時亦令影像的雜訊大幅減少,影像更為清晰。
- 減少80%以上的噪聲,令客人在安靜的環境進行檢查,減少煩燥不安的情況。
- 金屬偽影消(MAR) – 可有效消除磁力共振影像內的金屬偽影。
- 具備先進的影像技術,如全身影像DWI(全身磁共振擴散加權影像)和MR血管造影技術。
檢測中的期望
一般情況,磁力共振不會帶來不適或痛楚,然而患有焦慮症或幽閉恐懼症的客人有可能會感到不適。此類情況下,客人應有責任提前告訴技術人員。
登記後,中心職員會帶客人到更衣室換上特定的檢查服,隨身攜帶的個人物品可將其鎖在儲物櫃內。更換衣服後,放射技師會與客人共同討論檢查相關問題。
完成整個檢查程序,需要耗時30分鐘,具體時間視不同身體部位而定。

磁力共振 MRI 檢查流程?
磁力共振掃描是由磁力圈所組成的一個密閉艙,通過內置可移動的檢測台,將客人送進磁體中。
放射技師會要求客人躺在床頭,保持舒適的姿勢。內置移動床會緩慢地移動至環狀掃描儀的中間位置。密閉艙的另一端通常會是開放的,所以整個檢查過程中不會感到不適。
儀器運作時的噪音或許會感到不安。因此須戴上所提供的耳罩或耳塞。
過程中有可能需要掃描數次,間中會有短暫的停頓,在整個檢查過程中,需要保持平躺並呼吸順暢,否則,如任何的身體移動都會使影像變得模糊並需要從頭再來。掃描時,放射技師亦能清楚地看到和聽到客人的舉動。在任何情況下,可按下按鈕提示。
顯影劑
在某些情況下,需要使用顯影劑才能清楚地看到特定的組織和血管。
造影劑的成分是“釓”,相對於X射線和電腦斷層掃描所使用的碘劑,由於“釓”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比較少見,極少數客人還是有可能會發生過敏,輕微的症狀可靠藥物得以控制,嚴重的症狀基本不會發生。
腎系統纖維化(NSF)是一種極為罕見的併發症,發生於有嚴重腎臟疾病的針造影劑使用者。因此,此種情況下應該禁止使用顯影劑。如患有腎臟疾病,請告知放射技師。

當針顯影劑注射於客人的手背或手臂時,或許一開始會感到冰涼,但這種感覺會在數秒後消失。
如已得知對某種顯影劑過敏,請在程序開始前告知放射技師。
檢查後的
MRI 注意事項
一般情況下,客人在完成檢查後可自行回家。但如服用鎮靜劑,最好在24小時內不要開車、飲酒或簽署正式的文件。在這種情況下,可請親友陪同出行。
放射技師將會在完成掃描程式後為客人送出影像片和書寫報告。
磁力共振影像(MRI)
MRI 中文為磁力共振影像,是一種先進的影像技術,透過電磁力和無線電波產生人體結構的高解析度影像。這種無輻射的醫學檢查可以偵測人體結構內的微小變化,對於早期診斷疾病極其有用。MRI機器如飛利浦1.5T Ingenia磁力共振儀提供寬敞的內部空間和高質量的影像,使患者在檢查過程中感到舒適,並能在短時間內完成全身掃描。無論是骨骼、軟組織,或是血管等結構,MRI都能提供清晰的影像,對於臨床診斷和治療計劃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影響。
中環磁力共振
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30號娛樂行22樓
尖沙咀磁力共振
九龍尖沙咀廣東道33號中港城第5座15樓
銅鑼灣磁力共振
香港銅鑼灣羅素街8號英皇鐘錶珠寶中心20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