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將為你全面拆解肺腺癌(Lung Adenocarcinoma)的成因、肺癌症狀、檢查方法、分期、及預防方法。
肺腺癌是什麼?
肺腺癌是最常見的肺癌種類,屬於一種叫做「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」的類型,約佔所有肺癌患者的一半。它通常從肺部比較外圍、負責分泌黏液的細胞開始病變,生長速度較慢,但仍可能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,例如淋巴結、骨骼或腦部。
跟大家印象中的肺癌不同,肺腺癌不一定只出現在吸煙人士身上。事實上,不少從不吸煙的女性,特別是亞洲女性,也會患上肺腺癌。這與某些基因突變(例如 EGFR)有關,所以就算沒有吸煙習慣,也不能掉以輕心。肺癌並非吸煙者的專利,任何人都有可能患上肺癌。
肺癌主要分為兩大類型:
肺癌類型 | 特點簡介 |
---|---|
非小細胞肺癌(NSCLC) | 包括肺腺癌、鱗狀細胞癌、大細胞癌 |
小細胞肺癌(SCLC) | 惡性度高、擴散速度快,與吸煙有關;通常確診時已屬晚期 |
肺腺癌症狀有哪些?
肺腺癌在早期階段症狀通常不明顯,常被誤認為普通咳嗽或感冒,導致錯失最佳治療時機。然而,隨著病情發展,常見的肺癌症狀可能包括:
肺腺癌初期可能出現的症狀:
- 持續咳嗽(>3週不癒)
- 咳嗽帶血或血絲痰
- 胸部不適或胸痛
- 呼吸困難、氣促
- 聲音嘶啞
- 食慾下降、體重無故減輕
- 疲倦、乏力
肺癌晚期症狀或轉移徵兆:
- 骨痛(轉移至骨骼)
- 頭痛、暈眩(轉移至腦部)
- 手指出現杵狀指(末節腫大)
- 反覆出現肺炎或支氣管炎
- 說話、吞嚥困難
由於肺癌早期症狀通常不明顯,所以定期檢查是及早識別的關鍵。
肺腺癌的成因與風險因素是什麼?
肺腺癌的形成,並不是單一原因造成的,而是與生活習慣、環境污染、家族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。常見高風險因素包括:
1. 吸煙與二手煙
吸煙是最主要的肺癌成因之一,包括肺腺癌。不論是主動吸煙或長期吸入別人吐出的煙(即「二手煙」),都會大大提高患上肺癌的風險。
2. 空氣污染與廚房油煙
長期暴露在空氣污染嚴重的地方,例如交通繁忙的城市或工業區,也會損害肺部健康。特別是經常在密閉廚房煮食而未開抽油煙機的情況下,油煙中釋放的有害物質也可能傷害肺部。這也是為什麼不吸煙的家庭主婦也會患上肺腺癌的原因之一。
3. 工作環境的化學物質
某些行業會接觸到石棉、氡氣、重金屬或工業塵埃等致癌物,例如建築、礦工、工廠製造等職業。如果長時間吸入這些物質,肺部細胞就可能受損,增加罹患肺癌的風險。
4. 基因與家族病史
如果家族中曾有肺癌患者,自己患病的風險也會提高。這是因為部分人的基因對癌症較敏感,尤其是肺腺癌常見的基因突變(如 EGFR、ALK),不少亞洲女性非吸煙患者都與這些基因有關。
5. 年齡與健康習慣
肺癌多見於中老年人,但年輕人也並非完全沒有風險。不良生活習慣如缺乏運動、飲食過於高脂肪、少吃蔬菜水果,也可能削弱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,令肺部細胞更易發生病變。
不論有無吸煙習慣,只要你經常出現長期咳嗽、咳痰帶血、呼吸困難、體重急降等肺癌症狀,都應及早求醫檢查,尤其是屬於高危族群人士。
如何診斷肺腺癌?哪些檢查最準確?
以下是常見的肺部檢查方式:
檢查方式 | 用途 | 特點 |
---|---|---|
胸部 X 光 | 基本檢查肺部有無陰影、結節或感染 | 快速、便宜,適合初步篩查;如有異常會安排進一步檢查 |
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(LDCT) | 發現早期肺癌及極細微的腫瘤 | 精準度高,可偵測細小病變,輻射劑量低 |
磁力共振掃描(MRI) | 檢查肺部軟組織及癌細胞是否擴散至腦部或脊髓 | 無輻射,圖像清晰,適合觀察特定部位或中樞神經系統轉移情況 |
肺腺癌的分期方法是怎樣的?
肺腺癌的「分期」是指評估癌細胞在體內擴散的程度。這對醫生來說非常重要,因為能幫助判斷病情發展情況、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,亦讓患者更清楚了解身體狀況。
肺腺癌大致分為 第1期至第4期,期數越高,表示癌細胞可能已擴散得越廣,對肺部及其他器官的影響也會更大。
分期 | 腫瘤大小與擴散情況 | 常見處理方向(僅供參考) |
---|---|---|
第1期 | 腫瘤通常小於 5 公分,局限在肺部內,未擴散到淋巴或其他器官。 | 一般以處理局部病灶為主,例如安排局部手術、或視乎情況考慮其他方式。 |
第2期 | 腫瘤可能增大至約 5至7 公分,或開始影響附近的淋巴結。 | 根據病人年齡與體質,或會考慮以多重方法進行後續管理,例如局部處理配合藥物治療等。 |
第3期 | 癌細胞已擴散至更鄰近的器官或較多淋巴組織,例如氣管、血管或心臟周邊。 | 處理方式多元,或包括藥物、放射等不同方案,視乎身體狀況而定。 |
第4期 | 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部位,例如另一側肺、腦部、骨骼、肝或腎上腺。 | 主要目標是控制病情和延緩惡化,常會根據基因檢測結果考慮是否使用標靶藥或免疫相關療法等。 |
數據顯示,整體肺癌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21.8%。第一期的五年相對存活率為72.4%,第二期為45.4%,第三期為24.6%,而第四期患者的五年相對存活率僅有7.8%。
如何預防肺腺癌與肺癌?
雖然部分肺癌成因無法避免,但透過以下方法可大大降低風險:
- 戒煙及避免二手煙
- 使用抽油煙機,避免油煙積聚
- 避免長期暴露於有害化學物質
- 改善室內外空氣質素,例如屋內種綠色植物
- 均衡飲食,多吃蔬果與抗氧化物
- 每年接受肺部篩查(特別是高危人士)
- 有氧活動、深呼吸練習都有幫助
提防肺癌,及早篩查是關鍵
肺腺癌來得悄無聲息,但絕非無法預防。若懷疑有症狀或屬高風險人士,記得及早求醫及定期檢查。早發現、早治療,肺癌第一期的患者5年相對存活率可達72%!
常見問題 FAQs
問題一:不吸煙也會患肺腺癌嗎?
會的。雖然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風險因素,但肺腺癌亦常見於從未吸煙的人,特別是亞洲女性。這可能與基因突變及長期接觸油煙、空氣污染、氡氣或其他化學致癌物有關。因此,即使沒有吸煙習慣,也不代表完全沒有患上肺癌的風險。
問題二:哪些人屬於肺腺癌高危群組?
以下人士屬於肺癌或肺腺癌的高風險群組,建議定期檢查:
- 吸煙或曾長期吸煙者
- 長期接觸二手煙的人
- 有肺癌家族病史
- 職業上接觸石棉、氡氣或重金屬者
- 經常接觸廚房油煙(尤其是通風不足)
- 60歲以上的長者
問題三:肺腺癌可以活多久?
肺腺癌的存活率與確診時的分期、治療方式和身體狀況有關。根據數據,早期(第一期)肺腺癌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72%;但如果癌症已擴散(第四期),存活率會明顯下降。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療,是延長壽命和提高生活質素的關鍵。V
*本文僅供參考,若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。
資料來源:
1.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衛生署衞生防護中心. 癌症統計資料2022
2.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. 2022年香港十大常見癌症
3. 香港癌症基金會. 肺癌
4. 香港癌症網上資源中心. 肺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