別以為是普通感冒!COVID後遺症 – 5個隱藏肺傷害你要知!

輕症≠無害,肺部損傷可能悄悄發生!隨著Omicron、XBB等變種新冠病毒流行,愈來愈多感染者只是喉嚨痛、頭痛、輕微咳嗽或低燒等病徵。部分市民或因此誤以為「唔覺自己中過」或「中過冇乜大不了」,忽略潛在的covid後遺症風險。
2025年05月23日

中過新冠病毒但沒有嚴重症狀,仍會有肺部後遺症嗎?

即使屬輕症或無明顯新冠病徵,變種新冠病毒仍可能對肺部造成長遠損傷。尤其在康復後持續出現氣促、胸悶、咳嗽或易疲倦等症狀時,更不容忽視。值得留意的是,新冠疫苗雖有效減輕病情及肺部受損風險,但仍無法完全避免後遺症。

變種新冠病毒對肺部的影響:輕則功能下降,重則永久損傷!新冠肺炎病毒進入人體後,會攻擊呼吸系統,破壞肺泡與微血管壁,引起肺部發炎、纖維化或其他病變。變種病毒雖致病力有所不同,但對肺部的潛在損傷依然存在,尤其重複感染者風險更高。

常見新冠病徵包括:

  • 喉嚨痛
  • 頭痛
  • 容易疲倦
  • 持續咳嗽未癒
  • 無原因胸悶、心悸
  • 活動後氣促或胸口緊迫感

即使相關症狀看似輕微,也可能是肺部受損的警號,建議及早作影像檢查,以作進一步診斷。

哪些肺部傷害是新冠後遺症中最常見?

即使感染新冠病毒後只出現輕微病徵,亦有機會對肺部造成長遠損傷。根據臨床觀察及影像檢查數據,以下5種肺部病變是康復者中較常見的後遺症類型,包括:

  • 肺部纖維化
  • 肺部異常陰影/磨玻璃影
  • 肺水腫/胸腔積液
  • 肺氣腫/肺功能退化
  • 肺部腫瘤或結節

這些傷害或多或少影響肺部功能,有些甚至初期毫無病徵,容易被忽略。了解其特徵與病徵,有助及早察覺並安排適切檢查及治療。

肺部傷害類型 可能出現的症狀 說明
肺部纖維化 呼吸困難、持續咳嗽 肺部組織受損後形成疤痕,影響正常呼吸,屬不可逆轉損傷。
肺部異常陰影/磨玻璃影 無明顯症狀,或咳嗽持續 常見於康復後的CT影像中,可能為肺炎未完全清除或炎症遺留。
肺水腫/胸腔積液 呼吸不順、胸悶 病毒引致肺內液體積聚,或胸膜間隙積水,壓迫肺部。
肺氣腫/肺功能退化 活動時氣促、易攰 肺泡受損,肺部彈性下降,嚴重者可導致慢性肺功能不全。
肺部腫瘤或結節 多數無症狀 某些個案中出現長期肺部發炎後的細胞異常,需排除惡性風險。

哪些檢查能有效檢測這些肺部後遺症?

不同的肺部傷害需配合合適造影檢查,以下是常用檢查工具與建議用途:

傷害類型 推薦檢查方法 說明
肺部纖維化 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(LDCT) 高解像度檢測肺部纖維變化,篩查首選。
磨玻璃影/異常陰影 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(LDCT)
磁力共振掃描(MRI)
LDCT能準確判斷陰影性質;MRI可作輔助分辨較軟組織異常。
肺水腫/胸腔積液 X光
磁力共振掃描(MRI)
X光初步檢測積液,MRI有助細節分析及追蹤變化。
肺氣腫/肺功能退化 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(LDCT) 能評估肺泡破壞及氣體範圍。
肺部結節/腫瘤 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(LDCT)
磁力共振掃描(MRI)
早期發現細小結節,MRI有助界定性質與大小。

皇牌升級全身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健康檢查

皇牌升級全身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健康檢查

  • 涵蓋MRI和LDCT掃描,精準偵測肺部早期病變
  • 全面檢查其他疾病風險,包括癌症、心臟病等

立即預約

尊尚全身磁力共振健康檢查

尊尚全身磁力共振健康檢查

  • 涵蓋MRI掃描,精準偵測肺部早期病變
  • 同時涵蓋癌症腫瘤、女士乳房、心胸肺等重要器官的疾病風險

立即預約

下午肺部健康檢查 (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 LDCT)

下午肺部健康檢查 (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 LDCT)

  • 低劑量胸腔電腦掃描
  • 偵測肺部早期病變
  • 適合疫後關注肺部健康人士

立即預約


變種新冠病毒雖然致病力減弱,但其潛在covid後遺症不容忽視。肺部屬沉默器官,受損初期未必有明顯新冠病徵,定期進行肺部影像學檢查可及早識別變化,作出適當治療或跟進。
如曾感染新冠肺炎、曾有咳嗽長達十天、氣促、胸悶等情況,或本身吸煙/患有呼吸系統疾病人士,更應及早諮詢醫生,安排適切檢查,確保肺部健康。

磁力共振掃描 (MRI)和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 (LDCT)的常見問題 (FAQ)

問題一: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 (LDCT) 是否適合長期吸菸者?

適合的,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特別適合長期吸菸者或有肺癌高風險族群。此檢查以低輻射劑量技術進行,最大限度地減少輻射暴露,同時提供高解析度影像,可早期發現肺部微小病變,是早期肺癌篩檢的理想工具。檢查過程非侵入性、快速,無需切口或插管,最大程度減少患者不適,是長期吸菸者年度體檢的首選項目。

問題二:磁力共振掃描 (MRI) 是否安全?有哪些優勢?

磁力共振掃描掃描是一種非常安全的檢查方式,無輻射危害,特別適合需要多次檢查的患者。其主要優勢包括:

  • 高清晰度影像:全電子化系統提供卓越影像品質,可清晰顯示細微組織變化。
  • 3D神經影像:精確診斷腦血管疾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。
  • 軟組織顯影:對肌肉、韌帶、關節等軟組織的顯像效果極佳,早期發現損傷或退化。
  • 非侵入性:無需注射顯影劑即可安全檢查血管異常,降低檢查風險。
  • 早期腫瘤診斷:能偵測到傳統檢查難以發現的微小腫瘤,提供早期治療機會。
  • MRI的這些優勢使其成為檢測全身各系統疾病的首選工具,尤其適合專注於軟組織和腦部健康的客戶。

問題三:磁力共振掃描 (MRI) 適合體內有金屬植入物的人嗎?

通常情況下,磁力共振掃描不適合有某些類型金屬植入物的患者,特別是那些含有鐵的植入物。這是因為磁力共振掃描使用強大的磁場,可能會導致金屬植入物移動或加熱。然而,許多現代的金屬植入物(如鈦製植入物)是磁力共振掃描兼容的,患者在進行掃描前應諮詢醫生或技術人員以確認其植入物的安全性。若有疑慮,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建議合適的檢查方式。

問題四:除了檢查肺部,磁力共振掃描 (MRI) 和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 (LDCT) 還能發現哪些早期健康問題?

可早期發現多種健康問題,包括但不限於:

  • 腫瘤與癌症:磁力共振掃描能偵測到微小腫瘤,低放射劑量胸腔檢查則擅長發現肺部、肝臟等部位的異常。
  • 腦部疾病:磁力共振掃描的3D神經影像技術可精確診斷腦血管疾病和神經退化性疾病。
  • 退化性疾病:如關節炎、椎間盤退化等,磁力共振掃描能清楚顯示軟組織細節。

全仁醫務中心專注於提供高品質的醫療影像及健康檢查服務,為您守護您的健康,助您及早發現潛在疾病。

資料來源

  1. 香港醫院管理局|新冠康復者健康資訊
    https://www.ha.org.hk
  2. 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(RSNA) – Persistent Post–COVID-19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
    https://pubs.rsna.org
  3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(WHO) – Post COVID-19 Condition Clinical Case Definition
    https://www.who.int/publications/i/item/WHO-2019-nCoV-Post_COVID-19_condition-Clinical_case_definition-2021.1
  4.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(WHO) – Coronavirus disease (COVID-19): Post COVID-19 condition https://www.who.int/news-room/questions-and-answers/item/coronavirus-disease-(covid-19)-post-covid-19-condition
    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 – Pulmonary sequelae in patients recovering from COVID-19 pneumonia
  5. American Lung Association – COVID-19 & Lung Health
    https://www.lung.org
  6. Johns Hopkins Medicine – COVID-19 Recovery: What to Expect
    https://www.hopkinsmedicine.org
隱藏
5-7 月精選體檢低至半價
預約查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