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發現,氣溫與冠心病發病風險息息相關!氣溫每上升1℃,冠心病與其他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風險可增加約2.1%。夏季高溫不僅令人中暑,亦會增加心臟負荷、誘發冠心病症狀,甚至引發急性心臟病發作。
本文將介紹冠心病的成因、常見症狀及預防方法,助你守護心臟健康,遠離心臟病風險。
冠狀動脈心臟病(冠心病)是什麼?
冠狀動脈是環繞心臟、形如皇冠的血管,負責將氧氣和養分輸送至心臟肌肉。當這些血管因脂肪或膽固醇積聚而變窄或硬化,導致心臟的血流減少,繼而心肌受損,形成冠心病。
冠心病容易引起心絞痛、心肌梗塞等疾病,若心肌大範圍受損,心跳可能變得不規律,甚至可能完全停止,導致死亡。冠心病是全球最常見的心臟病之一,也是許多年輕人猝死的主因。
為何夏季炎熱會誘發冠心病?
許多人認為冠心病主要發生於寒冷冬季,事實上,炎熱天氣同樣會增加冠心病症狀與心臟病風險。
1. 冷熱交替導致血管劇烈收縮
夏季室內外溫差大,頻繁出入冷氣地方會對心血管造成負擔。忽冷忽熱會令血管反覆收縮與擴張,容易引發阻塞或血栓形成。
例如由炎熱街道進入室內,或短時間內多次進出不同溫度的環境,身體難以適應溫差,容易令血壓上升,增加心臟負擔。若心臟無法負荷這種壓力,可能引發急性心血管疾病。
為保護心臟,應盡量避免頻繁進出室內外等溫差大的環境,讓身體有時間調節;如需外出,也可預先做好保暖或降溫準備,減少血管壓力。
2. 高溫導致血液黏稠與血栓形成
高溫會促使人體大量排汗,若未能及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,不僅容易引發脫水,還會增加血液黏稠度、提高血栓形成風險,進而提升心肌梗塞的機率。
出汗過多可能導致以下反應:
- 水分與電解質迅速流失
- 血液變得黏稠、流速減慢
- 沉積物於血液中堆積增加
- 心臟需更費力地泵血以維持循環
此外,電解質(例如鉀、鈣、鎂等)失衡,會直接影響心肌的正常收縮與心跳節律,容易引發心律不齊。
哪些人容易患上冠心病?
以下人士患冠心病風險較高:
- 高血壓人士
血壓長期過高會令血管變窄、變硬,加重心臟負擔,加快血管硬化,容易誘發冠心病。 - 患有糖尿病人士
高血糖會損害血管內壁,促進血管硬化,妨礙心臟供血。有些糖尿病患者因神經受損,即使發病也可能察覺不到典型的胸痛,發現時病情往往已較嚴重。 - 高血脂或膽固醇人士
過多膽固醇會在血管壁累積,使血管收窄,減少血流,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。 - 肥胖人士
體內脂肪過多會影響血管健康,也會增加糖尿病、高血壓與高膽固醇的風險。 - 吸煙人士
尼古丁會收縮血管並提高膽固醇水平,令血管更易硬化,吸煙者患冠心病的風險遠高於非吸煙者。 - 長期大量飲酒人士
酒精含大量糖分與澱粉質,長期飲用容易導致糖尿病及膽固醇上升,間接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。 - 壓力大或長期精神緊張人士
情緒長期處於緊繃狀態會令血壓上升,增加心臟負擔。部分人會出現胸悶、心悸等症狀,與冠心病相似,應及早診斷。 - 缺乏運動人士
缺少運動容易令血管老化、體重上升,亦難以控制血糖與血壓,長遠增加冠心病風險。恆常運動有助強化心血管功能。 - 飲食重鹽、重糖、重油人士
高鹽易致高血壓,高糖會增加糖尿病風險,高脂則令血管更易堵塞。 - 有家族病史人士
如果父母或兄弟姊妹曾患冠心病,風險也會比一般人高。家族中有糖尿病或高血壓病史,亦應提高警覺。 - 男性及更年期後的女性
男性較早出現心血管問題。女性在更年期前受荷爾蒙保護,進入更年期後,風險會明顯上升,接近男性水平。 - 年長者
年紀越大,血管彈性越差,動脈更容易硬化,建議定期檢查心臟健康。

冠心病症狀是什麼?
冠心病是經多年慢慢發展而成的疾病,大約有10%的患者在發病前並無明顯症狀或警號。像是運動時感到氣促或胸悶,常被忽略,但這可能是心臟血管阻塞的警示。嚴重時,患者會出現頭暈、心絞痛(胸痛)或突發心臟病等症狀。
了解冠心病的常見症狀,有助及早察覺危機、把握治療時機。
症狀 | 詳細說明 |
---|---|
心絞痛 | 胸口感到疼痛或悶痛,常伴有氣促或呼吸困難,因心臟動脈供血受阻所致。通常在走路、情緒激動、飯後或寒冷天氣時發生。有心絞痛人士心臟病發作風險較高。 |
心肌梗塞 | 胸口中央出現劇烈疼痛,感覺類似嚴重消化不良。心梗症狀可突然發作,也可能逐漸加重。 |
心律不齊 | 心跳不規則,患者可能感覺心悸(心跳快速或顫抖)。心悸可能是冠心病的徵兆,但這種感覺也相當常見,不必過度擔心。 |
心臟衰竭 | 冠心病會逐漸削弱心臟功能,導致心臟衰竭。患者會感到疲倦、氣促,且足踝及腿部可能腫脹,表示心臟無法有效將血液泵送全身。 |
研究指出,即使輕微胸痛,未來30年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也會增加21%;而嚴重胸痛者風險更高達83%。

3招夏天預防心臟病
適當的預防措施能有效降低冠心病發作風險。以下三招預防方法,助你在炎熱天氣維護心血管健康。:
1. 水分與電解質補充
高溫天氣大量流汗會使血液黏稠,增加心臟負擔。即使不感到口渴,也應主動補充水分。成年人在夏季的一日飲水量可以體重乘40計算,如體重為50公斤者,一日攝取至少約2公升。
另外,亦應分開時段飲水,每次喝200至300毫升,1小時不超過1公升,避免過量。同時,避免口渴才喝水。大量流汗後除補充水分外,亦可補充含少量電解質的水(如運動飲料、淡鹽水)
2. 避免劇烈活動與溫差刺激
夏季應避免正午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。從炎熱環境進入冷氣房前,建議先在陰涼處將汗水擦乾,待身體稍微冷卻後再進入。冷氣房內準備薄外套或絲巾,減少溫差對身體的刺激。
3. 室內溫度控制與通風
室內溫度維持在25-27℃,不宜低於20℃。空調房間每天開窗通風2-3次,每次10-15分鐘,確保室內空氣流通。空調與電風扇搭配使用,涼風分佈更均勻且節能。
冠心病診斷方法
及早診斷對於有效治療冠心病至關重要。以下是幾種常見的檢查方法,以評估心臟功能和血管狀況:
診斷方法 | 主要用途 | 優點與注意事項 |
---|---|---|
心電圖 | 測量心臟電活動,幫助發現心率及心臟結構問題 適合初步篩查。 |
操作簡單快速、無痛、無輻射及非侵入性。 無明顯症狀時,結果一般呈現正常,只有在出現異常心律或不適時,相關問題才較易被偵測到。 |
心臟超聲波 | 利用聲波檢查心臟大小、跳動和瓣膜情況 | 適合初步評估心臟結構與功能。 操作簡單快速、無痛、無輻射及非侵入性。,檢查時間約20-30分鐘。 |
冠狀動脈造影(CTCA) | 清楚顯示冠狀動脈是否有狹窄或堵塞 | 適合疑似冠心病者篩查。 檢查快速及無痛,非侵入性。 |
心臟磁力共振掃描(MRI) | 透過磁場形成影像,評估心臟組織、功能及血流狀況。 | 適合疑似冠心病者篩查,有效詳細評估心臟功能與結構。 無輻射、無痛、非侵入性。 |
定期進行心臟檢查,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適當治療措施,是維護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方法。
常見問題 FAQs
問題一:夏天為什麼會增加冠心病的風險?
夏天高溫會導致大量出汗,容易造成脫水和電解質失衡,使血液變得黏稠,增加血栓形成風險。此外,冷熱交替環境會刺激血管收縮擴張,對心血管系統造成壓力。
問題二:哪些人屬於冠心病的高風險人士?
高風險人士包括年長者(男性45歲以上、女性55歲以上)、三高患者(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膽固醇)、吸煙者、肥胖者以及有心臟病家族史人士。
問題三:冠心病的主要症狀有哪些?
冠心病的典型症狀包括心絞痛(胸口悶痛感)、呼吸困難、疲勞、心悸和頭暈。值得注意的是,部分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。如果出現這些症狀,尤其是突然加劇的胸痛,應立即就醫。
問題四:如何在炎熱夏天預防冠心病發作?
預防方法包括:
- 主動補充足夠水分和電解質,即使不口渴也要定期喝水;
- 避免在正午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,及減少冷熱環境交替;
- 保持室內溫度在25至27℃,定期開窗通風。
問題五:冠心病的診斷方法有哪些?
常見的診斷方法包括心電圖、心臟超聲波、電腦掃描冠狀動脈造影和心臟磁力共振掃描。定期進行這些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問題並採取適當的治療措施。
*本文僅供參考,若有疑問請諮詢專業醫生。
資料來源:
1. 智友站. 冠心病
2. 關心你的心. 熱天運動引發心臟危機 飲水太多太少都傷「心」
3. 衛生防護中心. 心臟病
4.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. Chest pain, shortness of breath linked to long-term risk of heart trouble
5. Liu, Jingwen et al. Heat exposure and cardiovascular health outcomes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
6. U.S.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. Heart Disease Facts
7. St. Teresa’s Hospital. 四檢查心臟病的方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