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質疏鬆症
骨質疏鬆症會導致骨骼出現很多孔,比正常情況更輕且密度更低。輕微的碰撞或跌倒,甚至沒有受傷,都有可能折斷。
女性比男性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高出四倍,當中更年期女性患病機率最高。
骨質疏鬆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在脊柱、手腕或臀部等出現微骨折的情況,導致駝背和體重下降。
骨內部由蛋白質和礦物質(特別是鈣)造成的堅硬網狀體組成。該網格會不斷進行「骨更換」並更新活組織。衰老壞死的骨會分解並被身體吸收,同時身體亦會利用蛋白質和礦物質製造新的骨組織。在兒童和青少年身上,新製造的骨會比分解的骨多令骨骼更大,密度更高。
一個人通常在 20 多歲達到「骨質高峰期」。在接下來的十年中,骨質高峰期會維持10年,形成的新骨幾乎相等於分解的舊骨。在 35 歲時,骨質流失開始多於新骨骼形成,這是衰老的正常過程。但如患上骨質疏鬆症,骨骼衰老過程會加速,導致過早骨骼脆弱。

骨質疏鬆症的成因
低雌激素水平
女性荷爾蒙雌激素通過減少被分解的骨骼量來幫助預防骨質疏鬆症。從青春期到更年期,卵巢會產生雌激素。任何影響女性產生雌激素年數的情況都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風險。
風險包括:
- 提早更年期(45歲之前)
- 在45 歲之前進行子宮切除手術(尤其切除了兩個卵巢)
- 由於過度鍛煉或過度節食而導致半年或以上沒來月經
以下因素會增加男性和女性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:
- 長期使用皮質類脂醇片劑
- 家族中曾有人髖部破裂
- 患有影響營養吸收的消化系統疾病,如局部迴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
- 長期缺少活動
- 酗酒
- 抽煙
- 體重過輕
雄性激素睾酮含量低的男性更容易患骨質疏鬆症。
骨質疏鬆症的病徵
骨質疏鬆症被稱為「無聲之症」。 大多數受影響的人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骨頭正在變薄,直到他們骨折或身體逐漸變差,如身高下降或脊柱彎曲(寡婦型駝背)。
髖部、手腕和脊柱的椎骨是最容易因骨質疏鬆症而折斷的骨骼。
治療骨質疏鬆症
透過DEXA (雙X光骨密度掃描)可量度骨骼鈣質含量及密度,有助診斷骨質疏鬆症。
現在有多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預防骨折和提高骨的密度。其中包括:
荷爾蒙補充療法 (HRT)
- 這種僅限醫生處方的藥物旨在將雌激素水平回復到更年期前的水平。
- HRT 可以治療更年期症狀,包括紅疹、晚上出汗和陰道乾燥,同時還可以減低患上心臟病的風險。
- 乳房脹痛和作嘔是服藥可能出現的副作用。
- HRT 增加患上乳癌和子宮癌的機會,但機會率仍然偏低。
- HRT 有超過 30 種形式,包括藥丸、藥貼、皮下植入和啫喱膏。
雙磷酸鹽類藥物
- 雙磷酸鹽類藥物是防止骨骼惡化的非激素療法。
- Alendronate(Fosamax)、Etidronate(Didronel)和Risedronate(Actonel) 是英國提供的三種雙磷酸鹽類藥物。
「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器」 (SERMS)
- SERMS 是一種人造激素,模仿雌激素對骨骼的影響。
- 減低患骨質疏鬆症和心臟病的風險,但不會增加患上乳癌或子宮內膜癌的機會。
- Raloxifene (Evista)是目前唯一可治療骨質疏鬆症的 SERM。
補充維生素D和鈣
- 有助於防止老年人骨質流失。
活性維他命 D3
- 活性維他命 D3是一種適合更年期後患有脊柱骨質疏鬆症的女士的活性維生素 D。
- 活性維他命 D3可促進胃對鈣的吸收。
抑鈣激素
- 抑鈣激素是一種由甲狀腺(位於頸部製造激素的腺)產生的激素,可抑制分解骨的細胞。
- 只能以Calsynar (salcatonin)形式注射。
睪酮激素
- 睪酮激素用於治療激素水平低的男性以及提高骨密度。
- 它可以從表皮植入或注射入身體。
預防骨質疏鬆症
處於骨質高峰期的年輕人患上骨質疏鬆的機會較低。健康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有助於增加骨密度,尤其是 35 歲以下的人。預防措施須由年輕時開始實行。
飲食習慣
- 吃多樣化、均衡的飲食以保持骨骼健康。
- 麵包和五穀類、生果和蔬菜、奶和奶類產品,以及蛋白質(如肉、魚、蛋、豆類、乾果類和籽類)的組合能供給我們身體所需的營養。
- 高鈣食物對強健骨骼尤其重要。含高鈣質的食品包括奶和奶類製品,如芝士和乳酪。
- 身體需要維他命D才能正常地吸收鈣質。維生素 D 存在於多種食物中,如油性魚類。
運動
- 負重運動有助新骨骼的形成和令骨骼更加健康。
- 跑步、跳繩、帶氧運動、網球、舉重和快步走都是一些有效的鍛煉方式。
- 最理想情況是每周至少鍛煉 3 次,每次 20 分鐘。
- 如剛開始鍛煉,可循序漸進,先增加運動頻率,之後再增加強度。
- 如果有心臟或呼吸的問題,請在鍛煉前諮詢醫生。
生活習慣
- 吸煙會對骨骼有害,也可能會引致提早停經。如果有吸煙的習慣,請嘗試戒菸。
- 避免飲酒過量。